全国人造板产量超3亿立方,低端产能过剩亟待升级
近年来,我国木材与木制品行业发展迅猛,尤其是板材行业产量飞速上涨。
2016年全国人造板产量首次突破3亿立方米,2017年总产量达到3.15亿立方米……人造板产业迅猛发展的背后,仍然面临木材资源供给压力大、环保与安全生产问题严重、结构不合理与同质化竞争激烈等问题。
产量达3.15亿立方米,板材行业正面临巨大挑战
据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信息中心统计,仅2017年人造板行业产量达到3.15亿立方米,同比增长4.9%。其中,胶合板1.82亿立方米,同比增长2.7%;纤维板0.67亿立方米,同比持平;刨花板0.35亿立方米,同比增长31%。
“板材企业正在面临巨大的挑战,低端产能过剩严重。”湖南一家知名品牌的板材企业负责人表示,受消费升级驱动,低端产能明显过剩,行业迫切需要转型。
他透露,板材行业最大的弱点在于可复制性太强,“你能生产出来,他也能生产出来,不管你这个工厂大与小,复制性太强。就目前而言,板材行业很难有核心的竞争力”。
纵观人造板行业,科研投入不够、创新能力不强,大部分企业仍停留在产业链的低端,生产自动化水平低、产品技术质量跟不上市场需求,人造板及制品出口仍以OEM贴牌生产为主,一系列的因素都制约着板材行业的发展。
楼市迎密集整顿,板材行业将受波及
板材行业作为房地产的下游企业,楼市的变化对其影响甚大。
目前,全国多省市出台政策普及“精装修”,传统的毛坯房、清水房将迅速大规模的减少。房地产商“精装修”时代的来临,板材企业面临新挑战。
“板材行业的现状与早两年完全不一样了,整个外部环境包括国家政策有很大的调整,像今年长沙内五区新供地的商品住宅项目,全装修交付的比例不低于70%,这意味着客户群体发生了变化,板材企业需要和房地产开发商加强合作。”旺德府木业总经理王仲丰认为,如今的传统板材企业正在面临转型期,如何紧跟市场作出调整成为当务之急。
行业呼唤升级,板材企业转型迫在眉睫
从当前板材市场情况来看,一二线城市市场处于相对饱和状态,品牌之间竞争白热化,发展瓶颈成为各企业面临的拦路虎。
值得庆幸的是,部分知名板材企业已经意识到这点,并着手进行较大规模的企业重组和结构调整。
从材料入厂到成品出厂,板材生产的产业链正在经历变革。
2018年5月1日,新修订出台的国家标准《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》(GB18580-2017)正式实施。新国标直击行业环保痛点,最引人关注的就是提升了甲醛释放量限量要求,对当前板材市场格局产生巨大的冲击。
“木制品行业门槛低,规范程度低,‘新国标’一出来,行业里部分企业甚至都没有做好准备,优胜劣汰的‘洗牌’效应就会凸显出来。”旺德府木业总经理王仲丰表示,在未来许多不规范的板材企业被“砍掉”,有实力、有责任、有品质意识、环保意识的板材企业保留下来,但板材生产成本会增加。
“如今的木制品行业,正在陷入一种恐慌。这种恐慌,更多的是品牌与品牌竞争带来的。”另一位知名品牌的板材企业负责人透露。
目前板材市场竞争激烈,纯板材市场已经大幅收缩,板材企业如果不积极谋划转型和升级,生存会是很大的挑战,转型过程中必然会有阵痛。
中国绿色家居板材产业趋势洞察:
趋势一:板材市场趋于规范化
在国家政策和监管部门的严格执行下,许多出现板材和粘合剂的环保标准不达标、生产和环保手续不完整问题的企业面临整改或淘汰,留下的将是重视环保、良性生产的优质企业。
而在这些优质企业的带领下,板材市场也将趋于规范化,有助于板材行业未来的健康发展,同时也为消费者的绿色人居需求提供了保障。
趋势二:绿色环保性迈入阶段
消费需求的提高和国家政策监管下,对企业劣质材料的使用形成了制约,倒逼板材企业选择稳定、环保的材料和粘合剂,板材行业环保性将迈入新台阶,从板材的生产工艺、生产设备及企业的质量管理和终端产品的设计、性能等,达到全产业链的环保,进入板材绿色环保的新时代。
趋势三:绿色板材品牌优势明显
一方面是环保标准和监管带来的高压态势,另一方面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经营压力,板材行业的生存发展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。板材行业需要选用和生产符合环保标准的产品,因而营销成本势必上升,产品涨价也成为新常态。
在此背景下,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知度将进一步提升,加之国民经济和消费升级的影响下,消费者更愿意为品质和品牌买单,在总体板材价格上涨的常态下,消费者对大品牌的信任度和好感度也更高,板材的品牌优势将愈加明显,板材企业品牌建设刻不容缓。
结语
在消费需求不断升级、房地产与人口红利逐渐褪去的新环境下,企业的竞争开始回归到产品本源上――如何为消费者提供更符合当代绿色健康人居需求的产品。因此,定制家居与成品家具企业绿色转型升级势在必行,而对企业来说究竟是机遇还是危机,要看企业如何及时调整战略、应对市场变化。